29文学 > 归来还是少年 > 第14章,日子一天一天过

第14章,日子一天一天过

推荐阅读:

29文学 www.wx29.com,最快更新归来还是少年最新章节!

    啦啦啦~…

    …

    日子一天一天过

    我们会慢慢长大

    我不管你懂不懂我在唱什么~

    …

    时光匆匆溜走

    …

    时间就如,于子年这些日子独自哼唱的歌一样,匆匆溜走。

    在小沙镇逗留的日子里,金银花的价格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    七月一号,收尾的价格还是2元,但是后面就涨的有些吓人了,哪怕原产地多年的种植人,也估摸着有些眼花缭乱。

    三日,2.9元

    五日,3.8元

    十号那天,5元整

    当时间过到七月十五的每斤6元时,整个小沙镇沸腾了。

    有金银花在手的,笑开了花。没有的就看看戏,充当饭后谈资,只是言语中,总免不了几分嫉妒,羡慕。

    而卖得过早的,肠子都悔清了。这个时候,他们免不了有些过激,袁家就每天都有人来闹。

    如果说之前有些人还留有底线,但如今就怨气满天。

    但凡这些种种,袁家与于子年一样,很淡定。

    已经初步加工成干的金银花,不可能再溜走。

    从七月一日开始,本地或者附近的中间商就很少有再吃到货,

    如果有运气好的,一天也许能通过磨嘴皮子,收到几千斤,但很少有过万的了。毕竟种植人不是傻子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日子照样走,靠近八月

    小沙镇的人心又有了变化,之前金银花的价格,炒是炒起来了,而且炒的很热。

    但就是没看到有下一级的买家来收购,然后,很多人又不安定了。

    担忧,成了一种普遍现象。尤其是有些种植人,为了防止湿的金银花烂掉,花了很大一笔钱,去寥寥几家加工厂初步加工的,担忧更重,因为成本更高。

    而袁家加工厂就如此,生意很好。

    但是袁家也再一次被人多次提及,还包括于子年,这个据说有韩国渠道的人。

    理由是,他们是第一个收购的,但是现在卖不掉,故成了很多人背后泄愤对象。

    当然,人不能坐以待毙。

    思变,成了一种潮流,是很多人的心思,也有少部分人开始行动。

    他们又开始变成了演说家,希望别个购买他们的金银花。甚至不惜以低于收购价卖出。

    于是,金银花价格又有了波动,这次不是往上走,而是往下跳。

    靠近八月的时候,价格又到了2元一斤,但是却没有多少人购买。

    于是,观望,渴望,焦急,后悔。又成了一种潮流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“小年,你说这价格还能上去不?”,7月26号中午,袁家客厅,袁父也有了淡淡的忧愁。于是,在闲谈中,憋了许久,还是问了出来,当然他只是找个对象说句体己话,。

    “噢,袁叔也担心?”,于子年很平静,虽然不知道详细价格走向,但他知道最终价格定局,所以心里比很多人稳。

    “不怕你笑话,如今这局势啊,我也看不懂了,那些内部消息也不知道能不能当真,可时间过去了许久…”,袁父,抽了跟烟,说话的嘴皮子,有点像电视剧里,蒋介石的风采。

    “其实,我要是有闲钱,哎,可惜啊。”,看着远处的山峦,于子年说话只说一半,也只能说一半。

    有些东西过犹不及,他懂,事成,人家会感激,也只会感激。

    不成,他就成了人仇恨的对象,这买卖不合算。

    至于袁父能不能把握,看机缘和他的造化,毕竟于子年拿不出过硬证据说服人家。

    “哦,看不出小年,你还有这魄力,看来我是老了咯。”,袁父听了他的话,楞了片刻,但也只是感慨,没有真正听进去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“我那还有两万多私房钱,要不,搞搞?”,

    晚间,于子年的歇息处,袁大头显然惦记于子年的话。

    “没你老爷子点头,还是得了吧,话说海螺他们也快来了吧。”,于子年看了他眼,转了话题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在这些过去的日子里,于子年和袁大头,两人抽空去了学校填志愿。

    海螺如愿以偿的收到了最高学府的通知书,范方丽跟他进了京。

    于子年最终选择了一所名校,汉中大学,这次与前世的国际贸易不一样,选择了管理学专业。

    其实于子年清楚,文科生专业不那么重要,重要的是人在大学的努力程度,以及大学名校这招牌。

    陈莉珺填志愿则不同于郭海螺的迫不及待,而是在等待。看了于子年的志愿,她好像也找到了目标,不过选的是外院。

    对此,其他人默契笑着,于子年只能说,分高就是有人权,大家听后,都看着脸红的女人。

    不过除了脸红,她还是很坦荡接受大家打趣,抿着嘴,白里透红中,两个浅浅酒窝,有几分爱谁谁的气势。

    袁大头特意选了和于子年同一个城市的学校,一所理工大学。

    7月20号的时候,于子年还接到了老妈的特别电话,说是有一个女孩打家里座机,但是只说了一句话就挂了,就问:于子年在家吗。

    事后几天里,于妈特意留了心,可没有再次打来。

    说起这事,于子年不以为意,毕竟也有情书前科。而他的心已经在了选择复旦的苏允一身上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日子一天一天过,

    对于那没在意的约定,反而成了陈莉珺的理由,她数着日子过。

    省城的四人说,过些日子会来乡下看看,同时也感受下袁大头家乡的瑶族风俗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袁家当时没有接受于子年若有若无的建议,但很快就后悔了。

    7月31日,小沙镇的盼望有了收获,第一批外地来的金银花采购商进驻了。

    好几辆高级轿车,加上货车,以及一些狗腿,浩浩荡荡。

    不过价格有些令人失望,40元一斤干的,如果是以往,肯定备受鼓舞,

    但是如今,只有部分人意动。

    不管怎样,这算开了好的兆头。

    8月3日,第四批采购商来了,价格由第三批的60元涨到了65元每斤干的。

    很多人还是不甘心,继续期待。但很多事情就是这样,期待越大,失望越大。

    8月7号,第五批外来采购商进了小沙镇,单价60元每斤,低于前面的。

    这个单价一出,压垮了很多人心里的那根紧绷的弦。

    65元每斤干的,已经是超出历史,而且不同前些日子只有价格叫的响,却无人购买不同。

    很多人不再观望,纷纷选择了65元的单价出手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“小年,你怎么看?”,袁父问这话,显然是意动了,只是尊重性的问于子年而已。

    “袁叔,我的还等等看,一个星期内,如果没有合适的,我再出手。”,于子年这次只说自己,不敢建议了。

    毕竟前世记忆不一定敢打包票,这辈子还一样有那个天价。不过他要等,除了价格,还要验证这世界与前世界是否一样,让他好布局以后的事情。

    听了于子年的话,袁父脸上有点复杂,时间不等人,错过这个价格,显然对沙镇人来说,不是明智的选择,对袁父也一样

    因为他们看到了价格的再次低开,他也患得患失,毕竟65元,相比以往,很高了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不过,袁父很快就又庆幸稳住了,要不是袁大头那句:老爷子,你还不如我哥们的心境。

    袁父还真会在65元单价卖一部分,但最佳机会往往在少数人手里。

    随着全国各地买家的纷纷进驻,金银花彻底供不应求,价格像有汽油的火苗,被哄抬。

    金银花后面的几天单价,火箭一样,节节高涨,每天都被刷新。让前面卖了的人彻底疯狂,让没卖掉的人更加疯狂。

    9号,65元

    11号,80元

    12号,90元

    14号,115元,

    15号,达到了震惊的120元。但可惜的是,这个价格却收不到多少金银花,因为在90元节点上,小沙镇只剩寥寥几家没卖了。

    120元每斤干的,和于子年预期一样,也同前世一样,没变。

    这让他大大松了口气,如果高考重合是松第一口气,这次就是无比确定,这时空和前时空轨迹一样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“袁叔,金银花,我打算今天卖了。”,15号,上午十点过,于子年找到了袁父。

    “我还以为,你还要稳几天呢。”,袁父乐呵呵看着于子年,这几天他心情很紧张,很忐忑,也很兴奋。不过表面显得很淡定,就是不让儿子说不如他哥们稳重。

    如今,于子年松口说要卖了,袁父松了口气,又叹了口气。叹气是今天卖掉,价格也只能这样,后面如果再涨就没他事了。

    犹豫了好些会,袁父还是决定也今天卖掉。

    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玄学,而且这些日子也证明了自己所学的玄学:于子年是个有福气的。

    整整一天,袁家加上袁家舅舅一家,都在帮着卖金银花,直到下午三点才卖完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下午,在小沙镇银行,于子年得到买家的转款,360万人民币,一笔不小的财富。

    他有些激动,想找人表达下情怀,这是第二次拥有如此多的钱。

    可纵头一看,袁大头这货富习惯了,就如包软卧的事情,他根本不懂。

    最后,他想买双好点的鞋犒劳自己,但转了一圈,闷了。这时代,这个小镇没品牌店,假货倒一堆堆摆在马路两边。

    当晚,袁家众人又是一场大宴,鸡,肉,鱼,还有各类特色菜齐全。

    正当众人刚过一轮酒,却被火光照得映日红。

本站推荐:

归来还是少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29文学只为原作者七生一纪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生一纪并收藏归来还是少年最新章节